春节期间是消费高峰,人们习惯在一些第三方平台参考他人的点评,再作出消费选择。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,网上评分方式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不少便利,但也有人盯上了点评背后的“生意”,花钱刷好评、付费删差评等花样百出,污染了“点评生态”。
“点评生态”被破坏,吃亏的首先是消费者。以餐饮为例,一些网红餐厅有名无实,慕名而来的消费者耗费时间排队等位,结果却频频踩雷。为了高分排名,不少商家甚至借助第三方机构高价购买好评。长此以往,用心做产品的商家寂寂无闻,花钱买好评的却声名在外,劣币驱逐良币,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。
除了顾客吃亏、扰乱市场秩序,“刷分控评”还触碰了法律红线。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,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、功能、质量、销售状况、用户评价、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,“刷分控评”已形成对消费者的欺骗和误导,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。
究其根源,还是商家缺少商业道德、挑战法律底线,将“点评”视为获得短期利益的工具。虽然高流量往往会带来高收益,但如果将流量当作唯一的指挥棒,则会使整个市场变得浮躁。要构建良好的“点评生态”,还需多方努力。
就商家本身而言,应认识到点评不只是宣传平台,更是与消费者对话的平台。对顾客点赞的要继续保持,批评的则及时改正。通过点评,让经营者看到消费者的痛点、兴奋点,让打分与排名成为对商家的鼓励或鞭策,督促商家不断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。不论是过去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还是互联网时代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“酒香”始终是关键。没有质量作支撑,口碑只能是空谈。
平台是管理网上评价最直接、效率也较高的途径。“刷分控评”会影响平台的客观和中立,失去公信力的点评平台也难以长久。因此,平台应加强对入驻商家的管理,利用后台算法、识别程序等对评价真实性进行监测,对涉嫌“刷分控评”的商家,采取警告、屏蔽、降低违规账号发言权、限制交易等分级惩罚举措。此外,市场监管部门要同网信、公安等其他部门形成监管合力,创新监管方式,多方共建真实可信的“点评生态”。
Copyright 2015-2022 欧洲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