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讯员 傅轩 扬州发布记者 陆康洁
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母亲节,除了鲜花蛋糕,还可以送什么呢?有市民朋友另辟蹊径,准备送个体检套餐。那么,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母亲来说,体检方案应该如何选呢?记者邀请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、主任医师於晓平给您支招。
(资料图)
常规款
基础检查+妇科检查不可少
对于妈妈而言,首先要选的是一个基础检查,具体包括:
一般检查:身高、体重、脉搏、血压;
内科检查:包括心、肺、腹的视触叩听检查,胸部X光;
外科检查:头颈、胸腹、四肢、脊柱、皮肤、淋巴结、甲状腺等触诊;
血液检查:血常规、肝功能 5项、肾功能3项、血脂、空腹血糖;
眼科检查:视力、眼压、验光、眼底等;
五官检查:耳内镜、鼻内镜、喉镜,嗅觉、听觉检查;
口腔检查:牙体、牙周检查;
尿常规检查;粪便检查;
腹部超声:用于筛查肝、胆、胰 、脾等器官的病变。
妇科检查:主要包括妇检、白带常规检查、子宫附件超声检查等。
不同年龄段的妈妈
体检可以参照这几个方案
25-45岁妈妈:可增查甲状腺功能、乳腺、宫颈筛查等。
於晓平介绍,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好是中青年,压力大,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人较多。此外,乳腺结节、甲状腺结节、宫颈癌风险增加,可以增加这三个方面的检查:
乳腺检查:乳腺彩超。有乳腺癌家族史,或是乳腺彩超检查出结节等问题,要增加检查次数。
甲状腺检查:包括甲状腺彩超、游离甲功3项等。
TCT 检查和 HPV 筛查:TCT检查全称为液基薄层细胞检测,主要检测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变化。HPV 筛查全称是人乳头瘤病毒检查,检测人体是否存在HPV 病毒(该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因素)。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每年做一次,以降低漏诊率。
45-55岁妈妈:可增查胃肠镜、心脏和肺部检查
於晓平介绍,这个年龄段的人最好都要做一次胃肠镜,如果没有异常,下次可以每3年做一次。对于有胃肠癌等高危家族史或者筛查有异常的,最好每半年或者一年做一次。
心脏检查和肺部CT也是必备的。“包括心电图、心脏彩超、肺部低剂量螺旋CT等,这些都是必要的。”
55以上妈妈:可增查骨密度、有针对性查基础病
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了威胁老人的重要问题,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使骨质吸收增加,导致骨量快速丢失而出现骨质疏松。50岁以上妇女半数以上会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,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~10年内,最常发生在椎体。随着疾病发展,患者可出现骨痛、骨折、脊柱变形等不良后果。
所以,如果妈妈已经50多岁了,在体检时可以咨询医生,看看自己是否需要加做骨密度测定以及骨代谢相关的检查。
基础病老人:如果有糖尿病、高血压等基础病的老人可以加做糖耐量测定、同型半胱氨酸、叶酸测定、动态血压、心脏超声、心脏CTA 、颈动脉超声、头颅MRA等检查。
体检误区
1、越贵的项目查的越准确吗?
千万不要以为检查项目越贵就越好,它可能不适合你。因为每一个检查项目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,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。
拿磁共振检查来说,它比CT贵,但要查肺部肿瘤,低剂量螺旋CT就更合适一些。所以,最贵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,适合疾病诊断才最重要。
2、胶囊内镜比普通的胃肠镜有用?
临床上胶囊内镜主要用于小肠的病变,也就是胃镜、结肠镜所不能看到的那部分肠道病变,只能起到补充作用。
在筛查胃肠癌时,一般都使用胃肠镜来进行。胶囊内镜的出现,让很多人觉得可以无痛体验,以为可以解决了大麻烦。但是真相并非如此。
胶囊内镜外观像一粒胶囊,里面带着摄像头,被吞下去以后,它会从我们的口腔到食道到胃到肠道,可以把整个消化道黏膜的情况看得比较清楚,这是胶囊内镜理论上的优势。
有意思的是,人的肠道非常长,大部分的肠道是小肠,但小肠里面的肿瘤只占所有消化道肿瘤中不到1%,最常见的肿瘤是食管癌、胃癌和大肠癌。食管癌、胃癌可通过胃镜,大肠癌则可通过结肠镜看得比较清楚,没有必要去做胶囊内镜,而且胶囊内镜价格比胃肠镜更为昂贵。
3、一次体检能查出所有疾病吗?
人类的疾病多达上万种,很难通过一次体检发现所有的疾病,体检是为了查出两大类疾病:一类是常见的重大疾病,比如高发的恶性肿瘤,包括肺癌、乳腺癌、宫颈癌、结直肠癌(大肠癌)、肝癌、胃癌等,这些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,等到有症状的时候往往都是中晚期了;另一类则是常见的慢性疾病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高尿酸血症等,体检有助于针对这些疾病进行干预,避免发生后续的心梗、卒中等严重疾病。
4、没生病就不用体检?
错。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这两种状态之外,还存在着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亚健康和亚临床状态。因此,对身体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,可以及时地发现身体是否已经处于亚健康或亚临床状态,以便及早干预、终止疾病的发生、发展。随着健康体检的意识越来越普及,善待自己的人每年都会进行体检。但健康人群每年体检一次即可,而处于亚临床状态的人群,有一些检查每年只进行一次是不足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的,应该有重点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查。如有乳腺增生、宫颈糜烂的女性,每半年就应复查一次。
Copyright 2015-2022 欧洲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