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三月三是一个古老的节日,人们将这天定为上巳节。
(相关资料图)
2、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,我国自古有“二月二,龙抬头;三月三,生轩辕”的说法。
3、魏晋以后,上已节改为三月三,后代沿袭。
4、每到三月三各族就会有不同的习俗相传。
5、因为三月上旬的巳日每年不同,所以到魏晋时就以“初三”来代替上旬的巳日了。
6、唐朝房玄龄等人撰写的《晋书。
7、礼志》载:“汉仪季春上已,官及百姓皆楔于东流水上……自魏但用三日,不以上也。
8、”《梦梁录》卷二载有“三月三日上巳之辰,曲水流触故事,起于晋时,唐朝赐宴曲江,倾都楔饮踏青,亦是此意”。
9、现在的三月三,就是从古代的三月上已日而来的。
10、农历三月初,春风和熙,万象更新,大地一片生机,河南民间多于初三日赶会买菜籽、花籽、北瓜籽和葫芦籽等下种,认为此日所种的花果收成好。
11、故有“三月三,上北关,南瓜葫芦结一千”之说。
12、许多人还在这一天到地里挖养荠菜与鸡蛋一起进食,据说吃了能补亏壮神。
13、旧时,在豫南新县、光山一带民间,传说三月三日是“阴曹地府”遣小鬼小判抓人之时,夜间外出危险多,因此,人们在这天夜间一般不出门。
14、当夜幕降临时,家家要燃放鞭炮,驱邪逐鬼,以求平安,同时,各家门口还要放几颗大蒜,以示“小鬼小判”“算了,抓不到人就回去吧”。
15、夜里睡时,要将鞋子倒放着,使小鬼误认为无人而走开。
16、这天夜里十二点钟以后,民间一些不怕鬼的“傻大胆儿”悄悄起床,三五成群到野外地边观“鬼火”,俗称“看灯”,并以所见“鬼火”多少来推测本村本庄的生死情况。
17、三月三日防鬼避邪的迷信气氛颇浓,随之也产生了有关的忌禁:三月三日出嫁的闺女必须到婆家去和丈夫在一起,否则妨丈夫,有谚曰:“媳妇不过三月三,死了丈夫塌了天。
18、”三月三日饮食,民间也讲究要利于避鬼祛邪。
19、光山一带人,这天喜欢以篙子做摸,俗称“篙子馍”,认为吃了“篙子馍”,人的灵魂便可以钻进篙子林中,以免小鬼抓人。
20、淮阳一带,则有吃野菜饺子的习惯,三月二日,人们便到野地里挖取五种野菜,回来精心制作成饺子馅。
21、三月三日早晨,太阳出来之前包成饺子吃下,说可以免小鬼抓去。
22、在新县有吃松把避邪的人。
23、这些都是相当迷信的,不能提倡的,但不管“篙子馍”还是“野菜饺子”和“糍粑”都有药用价值,吃了可以防病。
24、人们从迷信的角度为这些防疫之举进行解释,是可笑又可怜的事情。
25、建国以后,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,三月三避鬼祛邪之意已渐衰微,而在此日上市场上买花、菜种子下种和吃篙子馍、松把、野菜饺子的风俗仍见于民间。
26、尤其是现在,人们总是把三月三节、寒食节和清明节合而为一,都以春游为主了。
27、据载:“上巳清明共一时。
28、”以春游为主要内容过节从唐朝就已经开始了。
29、豪门贵族在这一天总是车马骈阗出游。
30、皇帝往往在曲江池宴请群臣,贵妇们则斗富夸奇,“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”。
31、杜甫的《丽人行》诗,生动地描写了唐代女士们在三月三日游玩取乐的情景。
本文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有帮助。
Copyright 2015-2022 欧洲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